人類學家常常在說,語言就是文化,所以一個族群語言若是消失,文化就會斷根。像是年輕一輩的原住民,很多人不會講母語,所以語言如果消失,族群、文化就會慢慢消失。現在很多年輕朋友,不會講台語、聽不懂台語,如果聽不懂台語、不會講台語,可能就不會看布袋戲、歌仔戲。
人類是用語言來溝通、來傳承文化,語言就是文化,在講俗語之前,要先解釋什麼是俗語?其實俗語就是共同的語言、共同的凡間俗語,所以透過俗語可以瞭解我們的文化,俗語也代表我們共同的價值觀。比如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,這就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觀,這對外國人來說,就沒有這樣的俗語,所以他們不會有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這樣的觀念,他們會認為,人的行為好壞,會由法律來裁定。這就是表示一個族群共同的價值觀。
俗語的由來,來自於先民智慧的累積,生活的經驗所累積,如「細漢偷摘瓠,長大偷牽牛」這就是生活經驗所累積的俗語。而對人生的體會的俗語,如「牛牽到北京還是牛」。此外,對大自然觀察到的俗語,如「西北雨落不過車路」,形容雨勢來的快去的也快。「春天看山頭,晚冬看海口」,就是說要知道會不會下雨,不用去看氣象報告,春天就看山頭,如果烏雲密佈,代表會下雨;晚冬看海口,如果烏雲密佈,代表會下雨。這些都是先民對生活體驗的智慧累積,慢慢形成普遍大家共同所說的,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。
4/14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七位社友來分享"一句俗語"
4/14讓我們用心體會俗語的美與內涵!
諄言社第五十期社長 鍾杰昌 敬邀
瑜珈 最好的生命禮物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