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常常讚譽那些功成名就的幸運者,認為必須學會堅強、執著、永不放棄,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。殊不知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,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有潛力可挖掘,很多時候,必須學會放棄,而選擇放棄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。
懂得放棄,不進行無益的競爭,將使人們避開鋒芒,避免無謂的浪費,從而以退為進,贏得潛心發展的主動權;懂得放棄,不是想放就放,而是要有更新的觀點,要明白,有時放棄並不代表懦弱和窩囊,而是一種清醒和理智。
因為在一定的條件下,放棄也可能成為走向成功的捷徑。「條條道路通羅馬」,此門不開開別門。尋找到與自己才能相匹配的新的努力方向,就有可能創造出新的輝煌。
法國少年皮爾從小就喜歡舞蹈,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。可是,因為家境貧寒,父母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來送皮爾上舞蹈學校。皮爾的父母將他送到一家縫紉店當學徒,希望他學一門手藝後能幫助家裡減輕點負擔。皮爾厭惡極了這份工作,不但因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報酬還不夠他的生活費和學徒費,重要的是,他為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而苦悶。
皮爾覺得,與其這樣痛苦地活著,還不如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。就在皮爾準備跳河自殺的當晚,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從小就崇拜的「芭蕾音樂之父」布德裡,皮爾想,只有布德裡才能明白他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精神。他決定給布德裡寫一封信,希望對方能收下自己做學生。
很快,皮爾收到了布德裡的回信。布德裡並沒提及收他做學生的事,也沒有被他要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所感動,而是講了他自己的人生經歷。布德裡說他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,因為家境貧窮無法送他上學,他只得跟一個街頭藝人跑江湖賣藝……最後,他說,人生在世,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。在理想與現實生活中,首先要選擇生存。只有好好地活下來,才能讓理想之星閃閃發光。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,是不配談藝術的。
布德裡的回信讓皮爾猛然省悟。後來,他努力學習縫紉技術。從23歲那年起,他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。很快,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。他就是皮爾·卡丹。
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,皮爾·卡丹說,其實自己並不具備舞蹈演員的素質,當舞蹈演員只不過是少年輕狂的一個夢而已。
學會放棄,是嘗試擁有的第一步。
巴爾扎克曾經夢想著做一個經營有方的商人,開過印刷所,做過小生意。儘管他頗有經營頭腦,但無奈時運多舛,屢屢受挫,只得放棄,於是撿起冷落已久的筆,重操舊業。巴爾扎克若不是及時從商海裡「回頭是岸」,恐怕也沒有那個寫出《人間喜劇》等名著而蜚聲世界的文學大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